我集團主導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走向勝利》取得發行許可證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廣播電視局、山西影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廣電影視藝術傳媒有限公司、杭州濱盛文化有限公司、三七礦山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銳意泰克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山西青春風光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天津銳意泰克汽車電子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影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山西中合盛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水龍吟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攝制的32集電視劇《走向勝利》將作為獻禮劇,于二十大前后與全國觀眾見面。該劇由第五代導演領軍人物之一吳子牛擔綱執導,張歌、吳京安、侯祥玲、趙波、宗峰巖、侯勇、王挺、黃品沅、林江國、楊錚等人傾情演繹。
以史為鑒 用“七大”映照百年黨史
“七大”召開在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世界反法西斯斗爭即將勝利的前夜,經歷了戰火熬煎的全中國人民,都在憂心忡忡地關注著今后中國的命運,而當時兩個國內最強大的政治力量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也恰恰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截然不同形象和主張:走向進步?還是倒退?走向民主?還是獨裁?人們不僅要觀其言,更重要的還要觀其行。我們通過雙方在籌備會議(共產黨的“七大”和國民黨的“六大”)過程中表現出的不同做法、不同風貌,折射出當時的人心所向,歷史走向。這也是該劇區別于其他政治劇的創意所在。比如共產黨的“七大”選舉中的民主、干部作風的清廉,忠誠,自我修養,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和建立在批評、自我批評基礎上的新型同事關系,煥發出不可壓抑的創造力和戰斗力,充分表現出一個新生政治力量的勃勃生機,而提出的政治主張:建立一個民主聯合政府,又是眾望所歸,是民族國家光明前途的象征。幾乎同時舉行的國民黨“六大”,卻處處體現出陳腐、衰敗的舊習氣,官僚、派系在勾心斗角,提出的政治主張又是封建主義、法西斯主義的專制制度的大雜燴。因此,從兩個會議的兩種風貌上,已經可以看出人心的取舍、歷史的趨向。
該劇完整講述了從1942年到1945年期間,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七大籌備過程中經歷的艱辛探索和形成的偉大成果,全面展現了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業,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走向勝利的歷史必然。“七大”的成功召開,標志著黨在政治上、組織上、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成熟,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用影視作品正面講述七大召開的過程,意義深遠、使命光榮。
向史而新 用光影致敬歷史華章
寫歷史主要是為了服務現實,我們寫“七大”也是如此。最根本的宗旨是要說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民族復興事業的核心力量,也是我們的事業必定成功的根本保證。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從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七大”恰恰是能典型地表現這個主題宗旨的好題材。在藝術風格上,本片采取了大人物的決策和小人物的命運互相映襯,展開線索的表現手法,力圖真實、典型地再現那一段歷史。既要表現出領袖人物叱咤風云、決勝千里的非凡氣概,也要表現出大時代下普通黨員、百姓、戰士的生活細節和細膩感情,從而描繪出一幅雄渾大氣而又生動活潑色彩斑斕的時代畫卷。
一部影視劇的成功靠的不僅是演員的傾情演繹,還有制作團隊的精益求精。該劇是山西影視集團歷時4年攝制完成的一部反映中國共產黨重大黨史事件的鴻篇巨制。自2017年以來,創作團隊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進行了5次劇本創作研討,5易其稿,最終完成了50萬字的劇本。該劇于2020年10月20日在山西右玉開機,輾轉上萬公里,分別在山西右玉、陜西延川、浙江橫店進行拍攝,全組人員近500人,劇中出現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共53位,劇中有名有姓的角色就達284人,群眾演員近25000人次,經過70多天的艱苦拍攝,2020年12月底在橫店順利殺青。該劇不僅填補了中國電視劇歷史上以中共七大為主要表現內容的選題空白,而且對學習黨的歷史,弘揚黨的傳統和作風,對子孫后代的教育,都有極其深刻的意義和作用。(石姝敏)